Monday, February 2, 2015

離開吾珥,進入迦南

1耶和華對亞伯蘭說:你要離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。 2我必叫你成為大國。我必賜福給你,叫你的名為大;你也要叫別人得福。(創12:1-2

神命亞伯蘭離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,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,因為神必賜福給他,成為有名聲的人,成為多人的祝福。
神要亞伯蘭離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是必要的,這裡的離開,不只是身體上的離開,而是離開了亞伯蘭父家的身份,價值觀和呼召。亞伯蘭在他的父家,他永遠是亞伯蘭,但是當他把信心放在神的身上,去神要他去的地方之後,他成為了亞伯拉罕,成為神祝福萬民的管道。

亞伯蘭必須要離開他父家的身份:
一個人在家中是最小的,長大出去工作,回家之後,他的爸爸,哥哥會把他抓來,弄亂他的頭髮,他的媽媽、姐姐會抱他,親他,把他當作小baby一樣,他說,嘿!我現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總裁了,年薪7位數美金。他的家人聽到,照樣弄亂他的頭髮,仍然把他當作是個孩子,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,他永遠是那個最小的,最可愛的。
因為耶穌自己作過見證說: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。(約4:44
亞伯蘭要成為亞伯拉罕之前,他必須離開他的本地、本族、父家;摩西成為拯救以色列出埃及的人之前,必須離開皇宮,進入曠野;大衛成為以色列王之前,他必須離開父家,離開他牧羊的工作,學習帶領軍隊。
弟兄姐妹們,我們若是要活出神的應許,我們必須離開我們舊的身份,進入我們新的身份裡面。
所以首先,我們必須要離開奴僕的身份,而進入兒子、女兒的身份。奴僕的心是一個懼怕的心,在主人面前害怕犯錯,害怕受刑罰,把別人都做競爭的對手來對付。兒女的心是一個有確信的心,坦然無懼,憑著主耶穌基督的寶血,來到父親的寶座面前。把別人當作同得主恩的同工夥伴來對待。
14因為凡被 神的靈引導的,都是 神的兒子。15你們所受的,不是奴僕的心,仍舊害怕;所受的,乃是兒子的心,因此我們呼叫:阿爸!父!你們所受的,不是奴僕的心,仍舊害怕;所受的,乃是兒子的心,因此我們呼叫:阿爸!父!(8:13-15
大家會說,我早活在兒女的身份裡面,早就脫離了奴僕的身份。我們的確都開始了,但這是一個過程,我們都還沒有完全。我們可以這樣的省察自己,當我們和別人起衝突時,覺得我們是對的,覺得對方威脅到我們的時候,我們的反應是什麼?1. 是要證明自己是情有可原,是對的,是好的?請舉手。2. 還是甘願不為自己伸冤,寧可讓步,任憑主怒?請舉手(羅12:19)奴僕的心態害怕刑罰,所以需要證明自己無罪。奴僕的心態沒有安全感,認為別人若是好的話,就會威脅到我,所以要把別人說的不好,那就讓自己好看起來。
我身為一位父親,我知道我不喜歡我的小孩跑來向我告狀,所以一個懂父親的兒女的心,會知道父親不喜歡聽到你在說他別的兒女不好,因為父親是站兒女這一方的。這不是說就姑息兒女反的一切錯誤,但是父親會希望他的兒女彼此同心,眾志成城,就算兄弟姐妹中有不好的地方,也能夠彼此幫補。
另外,最後就算兒女們是真的做錯了,到了父親管教的地步。兒女們不同於奴僕們,兒女們知道父親還是會希望他們好,即使父親要管教,這管教也是對兒女們好的,還是知道父親愛他們,有安全感,不需要去攻擊別人,來證明自己。
弟兄姐妹,我們的話語中是常常在成全自己,還是在成全他人?

我記得十幾年前,我剛剛開始全時間服事的時候,有一位弟兄對我非常不諒解,到處在教會裡面講我的壞話。當時帶領我的師傅告訴我,不要為自己辯護,我說這不公平,他到處在說我壞話,我若是不解釋,不就等於默認了,問題是我更本就不是他口中說的那樣的人。我的師傅說,你就不要為自己辯護,看看結果如何。我當時在教會中服事不少,這樣一邊服事,一邊被人指指點點,還真不好過,有兩次還有人當眾指著我的鼻子罵我,我很想說什麼,但是都忍下來了。後來那位弟兄離開了教會,我問我的師傅,現在可以為自己辯解了吧!結果她的答案還是不要為自己辯護。這持續了好幾個月,這過程很不容易,有時候真的咬牙切齒。將近一年之後,後來那位弟兄又回到教會,他向我道歉,他不覺得他誤會我,但是他承認他不該到處去跟別人講。我身為他的區長,我很接納他,於是我們又在一起同工。教會裡面的弟兄姐妹看到了之後,那些對我不利的話語自然消失了。而且,因為我從來沒有說過那位弟兄的任何壞話,那些愛八卦的人也沒有任何話,可以破壞我和那位弟兄,因為我什麼都沒有講,我到現在和那位弟兄還是很好的朋友。

奴僕的心需要不斷的證明自己,來贏得主人的認可。但是兒女的心說,我知道我的爸爸愛我,我不用再證明什麼了。我們若是要像亞伯拉罕一樣成為多人祝福,得地為業,我們需要離開奴僕的心,不需要再論斷別人,來證明自己。每一個人都有缺點,許多軟弱,我可以坦白的說,牧師們、屬靈領袖們也都是有許多缺點,許多軟弱的人。
我們要學習幫助別人,成全別人。大衛身邊的人都是受窘迫的、欠債的、心裡苦惱的,若是大衛活在奴僕的心態裡面論斷這些人,把這些人當作他的對手,這些人都是流氓土匪,一無是處,問題挑都挑不完,這樣的話,大衛絕對不會有一個軍隊。但是大衛若是把這些人的問題看為幫助他們成長的機會,不論斷、不批評,幫助他們更認識神,成為神國的器皿。大衛身邊的這些人不但活在肉體裡面,要大衛乘機殺了掃羅,而且在洗革拉危急的時候,還要用石頭打死大衛。身邊有這樣的追隨者,實在會考驗出你是一個活在奴僕心態,還是活在兒女心態的人。因為大衛在神面前對他的身份有安全感,所以最後這些人不但沒有離開他,或是反對他,結果越來越多人來幫助他,最後歷代志形容他的軍隊如同神的軍一樣。
弟兄姐妹,讓我們離開奴僕的心態,不要再把人當作對手,當作問題,而進入兒女的身份,來肯定人,成全人。你會發現有一天許多人都會因你而得到祝福,你會得地為業。

亞伯蘭必須要離開他父家的價值觀
亞伯蘭住在迦勒底的吾珥,曾經浸泡在迦勒底的文化和價值觀當中,也就是後來巴比倫的文化。他要得地為業,祝福多人,就必須要離開巴比倫的染缸,進入到神國的價值觀裡。
巴比倫的價值觀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可以來分析,淫亂的文化,奢華的文化,但是若最用簡單的方法來定義,就是為自己求一切,名聲,地位,舒適。神國的價值觀有很多不同的層面,最經典的就是登山寶訓,若有最簡單的方法來定義,就是為己無所求,為主求一切。保羅說,
7只是我先前以為於我有益的,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。8不但如此,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;(腓3:7-8
保羅在說,以前那些看起來對我有益處的東西,現在為了得著基督的緣故,我都可以不要。因為基督是最寶貴的,所以我們可以給,我們可以讓。「得著基督」在這裡所指的,不是單單得救而已,而是能夠越來越向基督。保羅接下來在第1213節說,他還沒有得著。「12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,已經完全了;我乃是竭力追求,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。 13弟兄們,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;我只有一件事,就是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」(腓3:12,13
同樣的,我們也是需要每一天向神國的價值觀對齊,我們需要每一天心意不斷的更新變化,越來越像基督,越來越進入到基督的價值觀中。
我從前在一個教會是長老執事制度的教會,教會中有 6 位長老,2030位執事。這個教會是在一個高級住宅區當中,所以大家知識水準都很高,薪水也都很高,一群很有自己想法和生活方式的人。我們每一個主日之後都會有愛宴,就是大家一起吃飯。 幾百個人一起吃飯,因為我們的奉獻足夠,所以我們都是請外面的餐廳做午飯送來,但是即使如此,還是很多打飯、打菜的勺子,垃圾要到,教會裡還是需要撥出人手來幫忙。開會之後,決定要輪流不同團契的人輪班負責不同的主日,舉例弟兄團契負責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,親年團契負責第二個星期。
這些人都是生活很豐富的,主日聚會後,需要去打高爾夫球,小孩要送去才藝班,所以雖然聚會的人多,但是能做事的人少,輪班的人太常出狀況,有時是負責打菜的人沒有出現,或是大家搶著打菜,沒有人願意洗碗,倒垃圾,因為洗碗、倒垃圾要等到大家吃完後,有時弄完都下午三、四點了。有一段時間改成大家志願負責,有人填了自願單,有沒有出現,有一段時間,大家吃包子、吃便當,不用洗碗,結果說福音朋友都很不屑吃包子,大家都是穿著漂漂亮亮的,怎麼吃包子呢,有些人就拿了包子就跑了。反正弄來弄去,試一下這樣不行,試一下那樣也不行,說來說去,就是沒有願意犧牲。所以教會的愛宴負責人越來越難找。
就在那個時候,愛宴的負責人換了好幾個,眼看都輪的差不多了,教會中6位長老中有一位涂長老,60多歲,在這個時候接下了主日愛宴的服事。長老不用管愛宴的,隨便找一個執事就好了。結果,大家以為他會開會,重新開始分派那一個區負責哪一個星期的愛宴,以為他會開始討論怎麼吃最簡單,不需要什麼收拾,他都沒有。反而其他人很多意見,結論是還是要外訂飯和兩個菜,新朋友才會留下來。這位涂長老在開會的時候都不講話,所以就通過了。
結果,我們就看到涂長老和他的太太每一次就留到大家吃完飯之後,開始收拾打掃,他的兒子,媳婦常常都在打菜。這樣好幾個星期之後,大家開始說了,年紀那麼大,怎麼可以洗那麼大一個鍋子,涂長老要注意他的腰,不可以一直到垃圾。還有人批評,這樣的做事方法不適合做領袖,只是自己做而已,都沒有在帶人做。講歸講,幫忙的人還是很少。
幾個月過去了以後,奇怪的現象發生了,原本大家只動口,不動手,這時候開始看到有不同的人竟然留到最後打掃,洗碗,到垃圾,後來越來越多不同的人打掃,竟然可以有一個最後的清理團隊了。不同的人也開始重新委身要認領打菜的輪班。有人在抱怨的時候,就會有人說,人家涂長老一家做了那麼久都沒抱怨,你才做一下,你抱怨什麼。
大家需要看到見證,需要看到我們當中有人向我們的己死。當我們當中有見證的時候,人的心就開始改變,因為教條無法影響生命,但是生命可以影響生命。
一粒麥子若落在地裡死了,就會結出許多的子粒來。
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12:24
不管我們嘴裡怎麼說的再好聽,在禱告會裡面再怎麼敬虔,但是若是我們還是在爭取自己的方便,自己的好處,我們的價值觀沒有改變,我們還是活在巴比倫的染缸裡面。
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。(林前13:1
現在的年輕人不需要更好的講道,他們只需要一上網,世界上最好的講員都在他們的指尖上。他們不要要更好的敬拜,太多的特會,太多的研習營會,看都看不完。現在的年輕人需要看見的,是基督的見證,有人幫助他們把基督的生命活化在他們面前,他們需要看見登山寶訓的教導落實在人的生活當中。
我們活在這肉身當中,活在這個世界裡面,我們的價值觀必需不斷地被更新,保羅說他自己都還沒有得著。
當我們願意向己死,願意成為信實的見證人的時候,許多人就會得著祝福,也就是說,神可以使用我們,成為祝福許多人的管道。我們必需離開老舊的思考模式,一直想如何讓自己方便,舒服,讓自己在人的面前好看的想法裡面。我們的思考模式,是要想如何讓自己成為別人的祝福,如何來成就神的旨意。

第三,亞伯蘭必需離開他父家的成就/命定,而走進神的呼召
我們不要只是想擴張我們的服事平台,但是要追求擴張我們的心胸。
如果你想追求一個讓你的教會能夠人數變多的方法,如何讓自己的名聲能更遠播的方式,到最後,你會在這個追求的過程當中迷失了自己。但若是一直要追求基督和基督的生命,在這個過程當中,你會在基督裡面找到自己。
講回第一個例子,背後有人在說我,當眾有人在說我,我若是追求擴張我服事的平台,我是絕對要設法挪去那位弟兄對我服事所帶來的威脅,設法為我自己辯護。但是我若是為我自己辯護的話,一定會講話不利於那位弟兄。我心裡知道他真的是誤解我,也不是真的要為難我。幸好我當時有位師傅叫我絕不還口,所以在這個痛苦的過程當中,我沒有急忙忙的以擴張我的服事平台為首位,但結果是神擴張了我的心胸,我在這個過程當中,沒有讓我的懼怕和沒有安全感得勝,於是我找到了自己裡面的力量。將近一年之後,那位弟兄回來了,我多了一個穩定的同工,在我以為失去服事的優勢的時候,其實反而擴張了我的服事。
接下來的那幾年,涂長老永遠是我們教會中改選長老時的最高票當選的,他一開始洗碗打掃的時候不是為了什麼選票,他只是覺得有事情需要做,但有沒有人做,他就出來做。但是從此,教會的弟兄姐妹看出他的生命,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在尋找什麼,但是當我們看到他的見證時,我們就說,這就是我們想跟隨的。 後來他也沒再做幾年,說自己年紀太大,要給年輕人機會。
亞伯拉罕沒有追求地上的成就,但是選擇了神國的呼召。神召他時,他放棄了一次吾珥,當他的姪兒羅得要和他分家的時候,他讓羅得先選,又放棄了一次選擇肥沃平原的機會,他到一個地方,就在那裡為神築壇祈求神。亞伯拉罕爭取的,不是地上的成就,而是神的呼召。他一直到死的時候,都沒有看見他的後裔像海沙一樣多,他和撒萊就生了一個以撒。但是他選擇繼續相信。
耶穌到死之前,門徒跑了,政治和宗教的領袖看起來完全勝利,祂是完全失敗的。若是我們要追求地上的成就,祂的教導大部份都是要我們吃虧,完全不合理的。

我們需要每天揀選離開吾珥,進入迦南,這關係到我們不斷的更新我們的身份,不斷的自動放棄巴比倫的思考模式,用神國思維來生活,進入到神的呼召裡面。即使委屈,不方便,愚拙,我們需要大膽的說,主啊,你是我的神,你帶我去哪裡,我都願意去。

這就應驗經上所說:亞伯拉罕信神,這就算為他的義。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。2:23

3 comments:

  1.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.

    ReplyDelete
  2. Haven't read your blog for a while, so glad to visit it today...:) Thanks for the wonderful sharing.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