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November 12, 2017

從狂徒變使徒

從狂徒變使徒    11-11-17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1這些事以後,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。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:2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,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,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,又有兩個門徒,都在一處。(約21:12
耶穌復活之後,這是第三次向門徒們顯現。第一次是在復活的當天晚上,耶穌突然出現在門徒們所在的地方 (約20:19)。第二次是八天後,耶穌向多馬見證祂復活的真實(約20:26-28)。在約翰福音21章,約翰記載這是第三次的顯現。使徒約翰特別點名了當時在提比哩亞海邊的幾個人:彼得、多馬、拿但業、西庇太的兩個兒子,另外還有兩個門徒在場,約翰卻似乎刻意的沒有提他們的名字。
耶穌這一次的顯現對彼得來說,可以說是彼得一生的轉捩點,是他從一個狂徒變成使徒的重要里程碑。彼得否認主之前,的確有許多可以值得狂傲的理由,耶穌親自呼召彼得、彼得曾親眼聽過耶穌的道、看見耶穌醫治行異能、他是耶穌之外行走在海面上的人;當眾人離去耶穌的時候,他和另外十一個門徒忠心的留下來;他領受啟示耶穌就是基督彌賽亞,第一個宣告出來;耶穌賜他的新名是西門,不會搖動的磐石;彼得甚至親眼看見耶穌變相,親耳聽到天上的話,說「這是我的愛子!」許多人都認為:「我若能經歷一些神蹟,我就剛強了!」「我若能領受天上的啟示,我就不會再動搖了!」這些經歷彼得都有,所以彼得很可能想,自己蒙神如此眷顧,一定有特別的呼召、偉大的任務。於是他在最後的晚餐,信誓旦旦的宣告:「主啊,我為什麼現在不能跟你去?我願意為你捨命!」(約13:37)他相信他可以為耶穌去任何地方,甚至犧牲性命。
沒想到幾個小時之後,彼得就在客西馬尼園睡著了,然後三次否認耶穌,他一下子從自我膨脹的雲端上重重地摔了下來,他這個頭號大使徒,一下子變成頭號大叛徒。彼得這時候也許會想起耶穌所說的話:「凡在人面前認我的,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;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,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。」(路9:3233) 他在接下來的幾天,心裡面也許會有一些類似這樣的對話,「天父會不會不認我?我還配做個使徒,甚至信徒嗎?我和賣主猶大又差別多少?」 他這時候心裡充斥著自己控告和羞辱枷鎖,所有他可以依靠誇耀的屬靈履歷表,現在全毀了;他如何再呼召別人:「效法我,像效法基督一樣?」他可以想像別人的反諷:「像你一樣的在危難中不認主嗎?你連在一個小使女(約十四歲)面前,都會懼怕否認主,我們還如何相信你不會出賣別人呢?」彼得此時懷疑自己、痛苦掙扎、心情掉到谷底。
所以即使耶穌復活之後,已經向彼得顯現了兩次;所以即使耶穌第一次顯現(約20:21)就再次差遣他(們)成為使徒(使徒就是「受差遣的」),彼得還是不知所措;於是他回去打魚。可以理解的,彼得這時懷疑自己是否還能活出耶穌給他的最大呼召:「會不會我聽錯了耶穌的呼召?會不會耶穌找錯了人?」「耶穌對我一定很失望!就像我現在對我自己很失望一樣。」「用使徒的身分愛主,門檻是這麼的高!我還是用一個小漁夫的身分來愛主比較容易,這樣別人和耶穌對我的期待就會很低!」
耶穌問了彼得三次:「你愛我嗎?」我喜歡耶穌問的這個問題,祂沒有問:「你還要做使徒嗎?你想行異能嗎?」當然這些彼得後來都做了,但是基本的問題不是我們服事的能力,或是我們的服事履歷表;最重要也是唯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「我還愛耶穌嗎?」無論是環境或挫敗讓我們開始懷疑自己、懷疑呼召的時候,我們不需要去趕快想下一步要做什麼或去哪裡?而是,回到自己和耶穌的關係:「我還愛主嗎?」只有再一次回到和主的關係裡面,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,才能再次領受牧養的能力和為父的呼召「餵養我的小羊」。牧養的能力最終無法源於恩賜,一定是來自於和耶穌的關係。
彼得的成功價值觀,一直是來自於服事表現、能力和啟示,這些給他自信。他是真心要愛耶穌,所以他一直努力用這些方法來表達他對耶穌的愛。他的愛不是假的,只是力氣用錯了地方,他的思考模式需要突破,但是他誠心地在愛耶穌,愛到最後他一無所是,愛到最後他都迷茫了。若是我們到了這個地步,千萬不要灰心,輕看自己對耶穌的愛,而覺得自己是個假冒偽善的騙子;天父看我們跌跌撞撞的愛祂,這份愛何等寶貴!就像一個學走路的孩子要奔向他慈愛的父親,天真無知的孩子跌倒多次,甚至撞的頭破血流,這位父親心裡會很感動,很高興,會寶貝這個孩子要奔向父親的決心!當我們說,「主啊!我怎麼一直摔跤?我厭惡自己,但我還是努力愛你!」這會深深觸動祂的心。
耶穌問了彼得三次,「你愛我嗎?」當耶穌在問問題的時候,不是因為祂不知道答案,所以來詢問資訊,這點連彼得都知道,他說:「主啊,你是無所不知的;你知道我愛你。」因為耶穌在乎彼得這個人,耶穌在乎同工超過事工,祂要帶領彼得回到真正服事的源頭:和祂的關係。所以,耶穌藉著讓彼得三次宣告「主啊,我愛你!」來砍斷他裡面的自我控告和仇敵羞辱,這些控告嘗試生出苦毒荊棘的鴻溝,要來攔阻了彼得來到主面前。耶穌要建立彼得,所以不厭其煩的問了三次。神對我們極有耐性,我們也許會以為就趕快恢復,辦事要緊;神說,辦事可以等,但是你的心裡的問題,我們要馬上處理。耶穌為門徒們預備早餐,也處理彼得心裡面的問題。我們也許會誤以為耶穌是一個苛待工人的工頭,但是祂保養顧惜我們,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;祂愛我們,不是為了得著一批在血氣裡奮鬥的工人,而是全心全意愛祂的新婦。
換另外的方式來看,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中,在彼得睡著的時候就說了:「你們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。」(太26:41)耶穌是在對彼得說,幾天前我告訴過你:「你會肉體軟弱」,你當時不相信自己會軟弱,你以為會跟隨我受苦致死。但是,現在你要相信,其實「你是心靈願意的。」換句話說,「你是愛我的,即使你的愛軟弱、不成熟,但是我看到你心靈裡面的順服意願,這意願何等寶貴,我看見了!」我們對耶穌的愛和順服,很多的時候就像一株幼苗一樣剛剛發芽,只要留在耶穌的愛裡面,這幼苗會長大茁壯,最後會成熟。我們以為耶穌只在乎最後的優秀成績,像我們地上的一些權柄一樣,所以我們誤以祂不屑殘缺不全的愛,只有完全成熟了才算數。但是耶穌知道成熟是一個過程,我們一定會聖潔,即使不在今生,在永恆裡一定會全然成聖。祂的眼光不是淺顯短小的,祂看到我們裡面的意願,即使還尚未成熟的時候,也寶貝這些意願,都是成熟的開端,也都是聖靈的工作。拿彼得為例,彼得願意順服的意願,耶穌早就看出來了,而且肯定又肯定;當彼得還軟弱搖動的時候,耶穌就稱呼彼得為不會搖動的「磐石」,而彼得最終也真的活出了「磐石」的生命,為主殉道,但那是彼得一生歲月的果實。當他還沒成熟的時候,耶穌就稱讚他的心是「願意」的。耶穌的肯定是我們成熟的力量!
彼得對耶穌的愛是真的,但是需要琢磨,耶穌好像神聖的巧匠,來細細的製作這個魯莽自負的狂徒彼得;耶穌一次一次的突破了彼得的價值觀,一次一次讓他經歷捕魚的神蹟,使彼得不斷被光照「主啊,我是個罪人」、「主啊,你知道我是愛你的」,後來「我不能稱你潔淨的為不潔淨的」,這些價值觀的破碎讓彼得真正認識自己的軟弱缺乏而(開始)謙卑下來,彼得也在這些過程當中,認識到耶穌的慈愛和接納,而奔向神繼續成長。所以,當聖靈的能力在五旬節降臨之後,彼得手上的這些神蹟異能不會反而害了彼得,讓他在驕傲中和血氣中帶領教會。彼得的生命有長進非常地重要,否則人的掌聲會沖昏了他,宗教領袖的逼迫比那三次不認主的僕人使女不知道厲害多少倍,神預備彼得成為了一位真正能夠「受差遷」的使徒。我想彼得後來能夠接納曾經軟弱逃離宣教的馬可,也是因為彼得自己早年先被破碎光照過。神何其憐憫彼得,用一個可以說是至輕至暫的苦楚,來成就彼得生命中一個極大的恩典。
但是,當時的彼得一定無法看見這是恩典,痛苦掙扎中被製作的過程非常不容易,所以當我們落在在患難當中,有時也會很難體會神的憐憫和恩典。這時候,一定要留在祂的愛中,不斷的奔向天父,知道自己軟弱的愛不是虛假的愛。
這段經文主要提到耶穌來建立彼得,但是我相信耶穌也多少建立了其他在場的幾個門徒,只是就像約翰說的,若都寫出來,世界也容不下了。耶穌非常在乎我們這個人,祂盼望我們越來愈成熟,充滿神的榮耀和自由。三次不認主的彼得(約1815-27),他原本是一個自負看不起別人的狂徒,變成一個接納軟弱馬可的使徒。多疑的多馬(約20:25),從缺席小信到敬拜耶穌,最後他堅信的(在印度)殉道。藐視拿撒勒的拿但業(約1:46-51),從輕看耶穌到親眼看見耶穌升天,他得著了雅各天梯的真啟示。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和約翰,特別是約翰,從要降火燒不接待他們的「雷子」(路9:5455),變成傳講愛的「愛子」;約翰的屬靈履歷表也是很驚人的,但是他在晚年寫下約翰福音的時候,他的落筆簽名並不是按著他的成就,「十二使徒」、「耶路撒冷大復興的重要領袖」、「耶穌親口託付馬利亞給他照顧」、「寫了幾封書信」等等,他甚至不提「約翰」這個名字,他只稱自己是「耶穌所愛的那門徒」,因為他看自己和耶穌的關係才真正的描述他自己。
這幾位門徒都活出了神的呼召,從狂徒變使徒,從雷子變愛子,從人眼中的渺小變成神眼中的偉大,因為耶穌復活了,祂復活的生命在他們的裡面。同樣的,耶穌復活的生命也在我們的裡面!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